黨建助推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道與術
主持人 安佳璐
高新區黨建工作是新時代新課題,近年來,全國各地高新區逐漸成為區域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新的增長點,不斷彰顯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的示范效應。高速發展的態勢也對高新區的政治站位、責任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區黨建“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是所有高新區都在思考和面臨的問題。
特邀嘉賓: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部長 傅崗
陜西省西安高新區黨工委組織部副部長 沙凱
江蘇省無錫高新區黨工委組織部組織處處長 何勇洲
山東省濟南高新區黨群工作部黨建辦主任 楊倩
成都攜恩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 劉洋
重慶大學城眾創之家聯合黨支部書記、重慶志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崔志利
為什么要抓實高新區黨建工作,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傅崗:眾所周知,高新區承載著區域快速發展的重大使命任務,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中國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以我們重慶高新區為例,2019年4月,重慶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重慶高新區升級版的重大決策部署,賦予高新區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戰略定位和發展使命。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專題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成渝地區推進科技創新提出明確要求,指出要支持兩地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要確保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地落實,黨的領導至關重要,必須堅持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而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歷來是密不可分的,抓黨的建設就是鞏固黨的領導,就是助推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有力執行的基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抓高新區發展第一要務是抓好黨的建設,將黨的建設融入高新區發展大局,強化創新理念,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分析和精準研判,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把制度優勢轉為治理效能。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精心組織、強化措施、形成合力,才能把戰略要求轉化為戰略行動、戰略成果。
今年9月,首屆長三角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在無錫召開,請分享下長三角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的建設和作用發揮情況。
何勇洲: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今年9月18至20日,首屆長三角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聯席會議在無錫高新區勝利召開,受到眾多主流媒體的持續報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今年6月初,我們無錫高新區主動聯系上海張江高科園、浙江嘉興秀洲高新區、安徽馬鞍山慈湖高新區積極籌劃聯盟事宜,及時向火炬中心黨委作了匯報,獲得認可支持。同時,我們開始向長三角地區所有國家高新區發出邀請,除了個別因為體制機制調整無法參加外,其他31家高新區同意加入聯盟。會前,我們編印了長三角國家高新區《黨建示范點 紅色打卡地》《黨建聯盟聯席會議經驗材料》兩本材料;會上,發布了聯盟LOGO,審議通過了聯盟章程,為聯盟首屆執行委員會1家主任單位、6家副主任單位以及所有的發起單位、成員單位分別授牌;會后,印制聯盟聯席會議???。
聯盟章程由任務、成員、組織機構等組成,明確了聯盟最高決策議事機構是全體成員聯席會議,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日常事務由聯盟執行委員會負責,主任、副主任單位由全體成員聯席會議推選產生,每屆任期兩年,每年至少召開兩次會議。明年,我們將在浙江嘉興秀洲高新區舉行聯盟第二次聯席會議,確保聯盟活動常態化、長效化,真正發揮聯盟的實際效用。
高新區黨建工作存在黨員數量少、教育管理難、隊伍難抓等共性問題,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在日常抓黨建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難題?
劉洋:首先,支部建設與企業經營管理未能有機融合。我作為公司董事長,同時擔任公司黨支部書記,公司中的主要中層干部擔任支部委員,建立了公司黨支部與公司管理層“聯合會議”“雙向例會”等制度,把黨的民主集中制運用到企業重大問題決策之中,把黨內考核評優機制引入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之中,為科學決策提供保證。我們深刻認識到:如何在非公企業開展好黨建工作,找準結合點和突破口,找準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有效載體至關重要。
其次,非公企業員工普遍比較年輕,政治意識、法律意識、站位意識還不夠高,需要強有力的政治引領和正能量的傳播熏陶。疫情期間,我們黨支部聯絡省青企協、川商總會青委會、成都青聯等10多個組織舉辦“無人機公益云講堂”活動,旨在助力青年掌握過硬本領、促進就業,累計受眾超過10萬人次,引領無人航空新思維、開創無人航空數字運營創新發展模式。此外,我們還發揮自身科技優勢,為街區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公益航空航天科普教育。
再者,黨建人員黨建專業能力匱乏。我們大部分的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崗位都為兼職或非黨員擔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黨建工作的開展。主要原因有兩點:專職黨建人才普遍缺乏,以及非公企業考慮成本因素,未設置專職黨建工作崗位、很難招聘到適合自己企業的黨建復合人才。
崔志利:一方面,企業主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它的財產具有私有性,員工具有“雇傭”性,業主對企業領導有絕對的權威。因此,組建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業主的認同。由于部分業主對組建黨組織工作認識不一,心態比較復雜,有的甚至存在抵觸情緒,導致這些企業的黨組織組建工作難以順利實施。
另一方面,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與非公企業經濟發展不成正比。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襲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迅速發展。面對新的形勢,各級黨組織對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認識還不夠到位,工作措施還不夠得力,黨組織組建工作滯后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發展,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還是提得多、做得少,文件會議多、落實到位少。同時,非公企業黨員流動性也很大,數量不固定,黨組織不夠穩定,“朝增暮減”的現象比較普遍,致使企業黨組織建設成果得不到鞏固與發展。
針對難題各地堅持探索與創新,高新區黨建工作有了很大提升,紅色力量不斷凝聚。請分享下您所在高新區的好經驗。
傅崗:高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運行體制機制調整后,我們就在思考如何通過開展區域化黨建破解這個難題,依托“三個抓手”,支部共聯、資源共享、活動共辦,實現“活動常態、互幫互助、增進活力”的目標。
首先,以“一心三亮”筑基?!耙恍摹?,不忘初心。扎實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鞏固主題教育成果等活動,著力打造規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的黨建體系;堅持黨建帶群建,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黨組織成為有自身特色、有企業溫度、有組織態度的黨組織?!叭痢?,黨員亮身份、工作亮標準、服務亮承諾。設置黨員示范崗,堅持緊扣科研生產開展工作活動,切實增強黨員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
其次,以“雙培一創”提升?!半p培”,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培養成黨員。建立“一對一”“多對一”黨員幫帶機制,切實增強黨組織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打造支部堅強戰斗堡壘?!耙粍摗?,創新主題黨日。結合生產經營、時政熱點、企業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黨日活動,定期舉行“雙亮雙爭”“主題微演講”、技術骨干黨員大比拼等活動,將黨建有機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以一流黨建引領一流企業發展。
第三,“三項行動”鞏固。開展“黨員隊伍建設”系列活動。助力黨員骨干在攻克技術難題、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推進黨建領航活動。結合實際開展“促生產,降能耗”等主題活動,激發企業黨員群眾的積極性,助力生產任務全面完成。舉辦“美麗園林”活動。重點打造“黨建文化長廊”和“企業文化長廊”。將黨建宣傳教育工作融入生產現場,成為黨員職工學習提升的新園地。
此外,我們正在依托產業園區打造集審批代辦、教育培訓、法律援助、金融咨詢、人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非公黨群服務中心,同時,結合高新區產業發展定位,重點打造非公企業黨建示范點。
沙凱:西安高新區是1991年3月國務院首批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2006年被科技部確定為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六個試點園區之一,先后承擔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先行區、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片區等國字號改革任務,今年又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核心區、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2018年9月,西安高新區先后托管雁塔、長安、鄠邑、周至“三區一縣”12個鎮街,下轄156個村、70個社區,面積1079平方公里,人口130萬。下轄黨組織1316個,包括12個鎮街黨(工)委、13個直屬黨委、19個二級黨委、55個黨總支和1217個黨支部,管理黨員30637人。
近年來,高新區黨工委組織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136”為黨建工作主題,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全國一流黨建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強化全域化、品牌化、智慧化思維,通過實施“強根樹魂”“紅色凝心”“固本強基”“服務聚力”“鐵腕鐵紀”“規范引領”六大工程,探索出了一條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基層黨建新路。
楊倩:濟南高新區總面積3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40萬人,市場主體7萬余家,形成了電子信息、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七大主導產業,是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域。近年來,濟南高新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把握黨建引領職能定位,立足產業行業集聚優勢,深入構建“專屬管理、專門保障、專業聯合”“三?!狈阵w系,提速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強化專屬管理,激發黨建引領活力。一是理順管理組織架構。建立起園區綜合黨工委、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專管、兩新綜合黨工委直管的靈活體制,加速管理成效提質、加快集聚效應釋放。二是深入實施“2510”倍增計劃。優選專職黨建指導員、黨建專員,開展定制化服務,為集聚區兩新組織注入共同“基因密碼”。三是健全黨務業務融通機制。建立貫穿黨務、業務全過程的“政委體系”,搭建黨務、業務骨干融通平臺,持續推動黨務骨干強業務、業務精英成黨員,集聚區兩新組織“紅色基因”不斷強化。四是打造黨務人才孵化平臺。立足兩新組織教育需求,建設濟南高新區兩新組織黨建學院,為集聚區兩新組織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加強專門保障,拓展黨建集聚模式。一是建強集聚區共享陣地。堅持園區、樓宇、企業同籌同建同發力,園區層面建設共享式黨群服務中心、樓宇層面建設單體式黨群服務中心、企業層面建設黨群服務站,打造集聚區珠鏈式分布、分層次布局、綜合性功能的共享服務矩陣。二是創活集聚區聯融方式。分級分類開展兩新圓桌會、智慧創享會、書記大課堂等“紅領沙龍”活動,在“創享”中集聚智慧,在“圓桌”上聯絡情感。三是提升集聚區智慧服務。試點建成集黨務、政務、商務等七務為一體的全省首個多功能園區黨建APP——“泉通”,不斷優化黨建服務保障,形成聚勢合能的黨建集聚模式。
促強專業聯合,加速黨建效能轉化。一是筑牢重點領域黨建鏈。聚焦“七大領域”,重點培紅產業龍頭,鑄造“紅領堡壘”,建強“紅領實訓基地”,健全“1+X”聯帶幫扶機制,輻射帶動上下游產業,形成實力強勁的產業黨建鏈。二是組建行業黨建聯盟。發揮行業產業集聚優勢,依托行業主管部門,成立全市首家互聯網行業黨委,組建物業服務行業黨委、機器人產業黨建聯盟,架起行業黨建“連心橋”,促進更高水平的良性競爭與合作。三是共建兩新組織黨建生態圈。建立鏈、盟互惠合作機制,通過黨建共建、資源共享、信息共通、發展共推,促進兩新組織增進了解、強化信任,進一步減少交易成本,實現圈內兩新組織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