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天寒,但穿梭于城市中的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身上,裹滿了暖意。伴隨著各地關心關愛政策措施的密集出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權益保障邁入了制度化、規范化的更高階段。
近年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興起,催生了一大批靈活多元的新就業形態?!熬W上注冊、平臺派單、線下干活”的新就業群體,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也帶來了社會治理變革的新挑戰。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探索加強新興業態和互聯網黨建工作。這一要求,為新時代該領域黨建工作指明了著力重點和發力方向。
新就業群體中多為適應互聯網的年輕人,他們工作形態多變、時間空間不固定,更新迭代快、身份認同感弱。與此同時,快遞小哥等新就業人群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小區樓棟,和千家萬戶打交道,是居民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
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如何激活新興領域中的“黨建力量”,實現“數據人”到“社會人”的回歸,為新興業態厚植發展土壤、釋放更大潛力的同時,借力延伸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觸角,成了擺在該領域黨建工作面前的新課題。
針對此,各地結合產業特色的有效探索已經開始。以快遞物流行業為例,杭州、廣州、成都、武漢等地相繼出臺快遞物流業黨建工作指導意見,建立屬地為主、條塊結合、各方聯動的工作機制。抓住新業態企業組織形態、產業鏈條、發展趨勢、用工模式等特點,掌握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新”與“變”,按照行業分類建起組織、依托數智手段打通信息交流渠道、落實人才激勵給予社會認可、搭建覆蓋全城的暖心驛站充實保障服務……將“定位特色化”“服務精準化”貫穿到底。
和以往相比,目前各地開展的一系列探索,除了加強權益保障,更具溫度和人文關懷,呵護之外還多了一層尊重。
走訪中,有品牌快遞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直言,這兩年上級黨組織和社會向新就業群體給予的關心幫助和支持,讓他們心頭很暖,對城市發展的參與感更強。
浪潮再來,新角色鑿開出口。壯大新業態成為凝聚新動能、引領新發展的重要一環。以黨建賦能新經濟,有的放矢地探索出適應區域經濟增長、企業蓬勃發展、人才不斷成長的新路徑,推動黨建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地方的共識。